小腿截肢者的功能训练 目的
①增强残肢血液循环,促进残肢康复和定型;②降低残肢敏感度,增强残肢力量和承重能力;③防止关节挛缩畸形,纠正已经产生的挛缩,保持和增加关节活动度;④增强肢体和躯干的肌力和协调性,为以后使用假肢做准备;⑤防止卧床造成的并发症,改善心肺功能,增强体质,促进早日全面康复。 ![]() 小腿截肢后的居家训练
NO.1 基本训练
小腿截肢后的残肢训练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残肢末端承重能力训练,平衡训练等。 小腿截肢患者术后易出现膝关节屈曲挛缩,因此术后因尽早开始关节活动度训练以预防和改善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同时还应避免长时间坐位、卧位造成髋关节活动受限。
01 膝关节屈伸运动 有助于预防膝关节屈曲挛缩,改善关节活动度。训练时截肢者坐在床边,进行膝关节伸展运动。若截肢者存在膝关节关节挛缩可采用被动牵拉的手法帮助恢复关节活动度。若截肢者不方便坐立也可采取仰卧位或俯卧位进行训练。
![]()
02 髋关节屈伸运动 有助于预防因长期坐位、卧位引起的髋关节活动受限。特别是年老的小腿截肢患者应注意残肢侧髋关节屈伸训练。进行髋关节屈曲运动时可采取仰卧位屈曲髋关节,进行髋关节伸展运动时,可采取俯卧位向后伸展髋关节,若髋关节存在挛缩受限,可采用手法被动牵拉帮助恢复关节活动度。训练过程中应注意不要出现骨盆的代偿活动。
![]() 03 髋关节外展训练 增加臀中肌等外展肌肉的肌力,使髋关节的外展,有利于安装义肢后行走时向外摆动。
![]()
04 下压腿训练1 增加大腿后侧肌群的肌力,有利于屈小腿,后伸大腿,协助臀大肌伸直躯干,以及行走时向后摆。训练时截肢者取仰卧位, 在膝下放置一个有一定弹性的垫子,大腿主动向下压,压至最底部再缓慢抬起,重复之前的动作。
![]()
05 下压腿训练2 可训练残端负重,牵拉大腿前侧肌群和训练膝关节的屈曲。训练时患者取仰卧位,屈曲膝关节,大腿主动向下压。若残端比较敏感可垫一块缓冲垫减少接触面对残端的刺激。
![]()
NO.2 平衡训练
关节有提供肢体感知力的功用,患者在截肢后因失去了关节的感知及整体重的改变在平衡上,有一定困难,而良好的平衡力是学习步行的基础,故此平衡训练非常重要。 平衡训练时应有人陪同或在平衡杠中完成,避免出现意外。
01 双膝跪位平衡训练 刚开始进行平衡训练时可先选择在床上进行,截肢者双膝屈曲,将重心置于两腿间,保持上身平衡。
![]() 02 站立平衡训练 站立平衡训练时,截肢者站立于双杠中间,残肢端自然伸直,重心置于双腿间,保持身体正中线于地面垂直,训练时可准备一面全身镜,方便截肢者观察并及时进行自我调整。家里没有双杠的也可用凳子或其他辅助设施代替 。
![]()
03 单脚跳跃训练 完成站立平衡训练后,还可进行单脚跳跃练习,进一步锻炼身体的平衡能力。并提高身体体能,为后期安装假肢打下基础。
![]() 04 早期借助助行器行走 尽早的下地行走可以减少卧床带来的并发症,改善肺功能并在心理方面给截肢者带来积极的影响,为接下来安装假肢做准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