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友居家康复发热须知
脊髓损伤患者通常都是疾病或伤害的意外受害者,一次车祸、高坠、砸伤,一次无异于平常的“感冒、腹泻”表现,甚至毫无征兆。疾病带给患者及家庭巨大的经济、身体及心理伤害,除了患者、家属,感受最多的无疑是从事脊髓损伤救治的医务人员。如何从疾病打击中站起来,“走”进新的生活轨道,是万千脊髓损伤患者和工作者共同奋斗的目标。
对于需要定期与医务人员接触随访的轮友来说,这些未能与您相见的抗疫日子里,遇到发热要如何自我检测,华西康复脊髓损伤团队为您支招。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发热:
一、发热
发热(fever,又称发烧)是测得体温超过正常范围,常见的监测部位有:腋窝,口腔和直肠,腋下温度36-37℃,口腔温度36.3-37.2℃,直肠温度36.5-37.7℃。疾病状态下,有各种感染(局部和全身),代谢异常(甲亢),结缔组织病,皮肤疾病等。
发热是机体与疾病的博弈,抗疫是人类与新冠的角逐。
接下来,我们来认识一下近期肆虐各地的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因2019年新冠病毒性肺炎病例而被发现,2020年1月12日被世界卫生组织命名。冠状病毒是一个大型病毒家族,是以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
二、新型冠状病毒的诊断
诊断标准
(一)疑似病例。
结合下述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综合分析:
1.流行病学史
(1)疫区旅行史或居住史;
(2)新冠感染者有接触史;
(3)聚集性发病。
2.临床表现
(1)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
(2)具有典型新冠肺炎影像学特征;
(3)实验室检查提示血常规异常。
有流行病学史中的任何一条,且符合临床表现中任意2条。无明确流行病学史的,符合临床表现中的3条。
(二)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具备以下病原学证据之一者:
1.新冠病毒核酸阳性;
2.病毒基因测序高度同源。
注意:疫情接触史+临床症状史关键,剩下的就是相信科学!
避免谈热色变,遇咳噤声
三、脊髓损伤患者发热原因集合
1、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
UTI是脊髓损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由于患者存在感觉功能障碍,临床症状可能不典型,发热、腹部不适、肌张力改变、排尿习惯改变、尿液颜色气味或性状的改变等都可能是UTI的表现。
2、肺部感染
颈部脊髓损伤的患者,呼吸肌力下降、体位限制、咳嗽排痰能力下降等,出现肺部感染的机会大。出现痰液增多,颜色改变,发热等,可能是肺部感染。
3、压疮感染
脊髓损伤患者卧床时间较长,局部受压容易出现压疮,如枕骨、肩胛、骶尾部、坐骨结节、踝关节、足跟等部位。多数临床表现为局部皮肤压红、完整性破坏、渗出、脓性分泌物等,部分患者出现表皮痂壳覆盖,而痂下积脓容易被忽略。局部创面感染扩散引起全身感染,临床表现为发热、畏寒等。
4、其他系统感染
阑尾炎、胆囊炎、胰腺炎、附件炎等感染性疾病,由于患者感觉功能异常,不能正常感知腹痛、肢体疼痛等,表现为局部或者全身肌张力增加,发热等。
四、脊髓损伤患者常见感染并发症的预防
(一)尿路感染的居家预防
1、 防止膀胱过度膨胀,完全排空膀胱,减少残留尿等。
2、 做好手卫生及会阴部清洁是基本保障。
3、 保持适量、规律饮水,避免为了减少导尿操作而减少必要的饮水。
4、 出现置管困难,避免粗暴操作,及时到专科处理。
5、 出现排尿习惯明显改变,小便颜色、性状、气味等明显改变,到专科随访。
6、 出现外生殖器红肿,异常分泌物,到专科就诊。
(二)肺部感染的居家预防
1、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
2、自我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情况。
3、如有咳嗽咳痰应观察痰液的颜色、性状、量、气味等,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4、卧床患者在进食时应抬高床头30-45度,并在进食后保持该体位30min为宜。
5、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每日应定时下床活动。
6、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痰液淤积,练习使用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等呼吸功能锻炼及有效咳嗽咳痰的方法。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应每2小时由家属协助其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
(三)压疮的居家预防:
(1)请您至少每2小时翻身一次,必要时每1小时翻身一次。
(2)解除压力、选择合适的翻身枕、必要时使用气垫床,切勿使用橡胶气圈。
(3)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每日用温水清洁皮肤 避免潮湿、摩擦及排泄物刺激皮肤。
(4)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平整无碎屑,被服污染要及时更换。
(5)经床或轮椅搬移时,翻身或移动时避免拖、拉、扯、拽、推等,必要时使用踝和足跟保护垫。
(6)不可使用破损的便盆,以防擦伤皮肤。
(7)勤剪指甲,防止抓伤皮肤 。
(8)平时注意多活动身体。在他人帮助下适度活动,应尽早离床。
(9)应保证充足的营养,饮食要有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热量,并选择容易消化的食物。注意每日摄入适量的水果和蔬菜。
温馨提示
特殊时期采取居家康复固然有益,但个体化的方案更为重要,请在专业指导后进行居家康复。如果康复过程中有任何不适请及时停止并咨询专业医务工作者。
供稿:华西脊髓损伤康复团队
作者:潘红霞
审核:丁明甫
编辑:刘沙鑫
(责任编辑:刘沙鑫) |